吴小康 李斌
(CNFIN.COM/ XINHUA08.COM)--从“早期收获计划”到中国-东盟自贸区建成,10年来,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当前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方式主要有跨境合作、技术合作、人才培训等方面,同时,打造双方合作升级版,仍需消除当前面临的一些障碍。
一、十年农业合作收硕果
正于此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上,首次设立了东盟咖啡展区,60多家企业参展。越南西贡咖啡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是第三次前来参展,负责人陈海平有意在展台显眼处摆放上咖啡树、咖啡豆,“我们希望将咖啡文化传输给消费者,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。”几年前,身为中国人的陈海平前往越南开办咖啡加工厂。现在,工厂年产能力达到50万吨,其中超过三成的产量销往中国。为使产品能及时达到中国市场,去年他在靠近中国的越南高平省另设一处工厂。
从2004年启动“早期收获计划”至今,10年来,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方兴未艾。中国与东盟的气候条件差异,使各自优势农产品在对方处寻找到新的市场,这成为十年来中国-东盟博览会举办的一大亮点。中国的苹果、梨、柑橘、猕猴桃、红提等北方温带水果是东盟国家缺少的,而东盟许多热带产品,如榴莲、山竹、火龙果、腰果等则是中国需要的。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生态多样、特色农业等共同特性,彼此又具备“取长补短”的基础,农业合作大有可为。
“我们几乎每周运一批水果到东盟国家。”前来参加第十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的山东省烟台市宏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先俊说,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深入,公司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,这几年每年出口的水果已达到3万多吨,贸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,主要品种有苹果、红提、葡萄等,市场主要有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等国家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农业大省区,也是水果主产区。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说,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,是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最早受惠受益的领域,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。近年来,广西农业借助中国-东盟博览会、中国-东盟自贸区以及中国-东盟水果推介活动等平台,走出了省外、走出了国门,走向了东盟,走向了世界,农业对外开放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。
二、三大领域成为合作亮点
2000年,广西农业科学院与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合作,共同在越南建立一块农业示范基地,筛选出适合在越南种植的稻种。2000年至2010年期间,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吕荣华一直在这个基地作研究。
吕荣华说,与国内相比,越南的整体种植技术水平不高,尤其在水稻新品种研发方面亟须支持。“我们刚到基地的时候,双方都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我感到越南方面并未对中国的产品给予太大期望。”
通过对抗病性、产量逐一筛选,我国自主研发的杂交水稻博优903、博优253等品种表现良好,“这些品种适应能力强、产量高,不少越南种子公司和农业技术员很感兴趣。”吕荣华说,随着中国农业技术名气变大,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品和技术被引进,现在基地研究已由水稻种子拓展至蔬菜、甘蔗、水果等。
记者了解到,当前双方合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。首先,跨境农业合作发展迅猛。广西龙州、宁明、大新、防城等地与越南下琅、海河等县4年来累计合作发展跨境甘蔗、木薯种植基地6.5万亩;广西明阳集团、格霖公司等企业,在越南边境建立的蔬菜、剑麻、木薯及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达2万多亩。
其次,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有活力。海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说,在海南省,近几年来与越南之间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,海南农垦向越南输出的橡胶种植、加工等技术,有力地带动了越南农业产业发展。此外,双方还通过实施中越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与交流、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试验站建设、植物病虫害防控合作等项目,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治。
南宁市社科院东盟研究所所长林昆勇介绍,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有很大的互补性,东盟的甘蔗、木薯、水稻等原材料大量出口至中国,而中国生产的种子、肥料、农药等则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。
三、打造农业领域合作升级版仍需破除制约
专家认为,中国和东盟间的农业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,但打造合作升级版,仍需消除当前面临的一些障碍。
随着农业领域合作的增多,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机制正趋于完善。去年,来自中国广西、海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西和越南广宁、谅山、高平、宣光、河江、义安、平定等12个省区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在南宁参加“中国-越南两国十二省农业合作交流暨农业厅长联席会议”。农业联席会议制度已实施四届。
2008年,广西与越南广宁省签署农业交流合作协议,并举办了首届农业厅长联席会议,期间双方就农业领域未来合作方向进行沟通,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沛说,随着中国与越南在农业技术、农产品贸易、农业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广泛合作,双方参与到这一框架下的省份几乎年年递增,目前达到12个。
相关专家认为,中国和东盟间的农业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,但仍面临一些亟待破除的障碍。一是不少农业企业由于对国外政治、经济环境和政策了解不够,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,“走出去”存在困难。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有志说,公司2008年前往越南平定省投资时,当地政府曾许诺一些优惠条件,“但项目真正落户后,之前答应的条件都跟不上施工进度。”
专家指出,东盟国家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,这是吸引我国企业建原料基地的主要原因,但由于手续繁琐,如何及时将原材料运送回国一直困扰企业。有企业负责人表示,现在到东盟洽谈项目,会更加注重细节问题,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。
专家建议,政府部门应从粮食安全战略高度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项目,通过提供优惠贷款或买方信贷等方式支持企业;有关部门应制定农业合作具体规划,指导企业到海外投资农业,减少盲目性和投资风险。对已经在从事海外农业的企业,政府应积极为企业服务,协调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;农业企业应灵活采取将大片土地分租给当地人种植、尝试种热带经济作物等方式,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方式创造更多效益。
xinhua0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