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频道最新农业展会信息| 东盟农业| 农业热点|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农业 » 农业热点 » 东盟带给广西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
东盟带给广西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
2002年11月,中国和东盟各国签署了《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》,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一个快速、全面、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。从2004年起,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,这也是广西对外开放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,同时也给广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农业机械化作为广西经济社会的一部分,也难免遭受到冲击,同样也面临机遇和挑战。如何抓住机遇,发挥优势,迎接挑战,是广西农机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,笔者认为,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,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,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会实现新跨越。
一、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,给广西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机遇
(一)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,拓宽了广西农业机械化的领域。第一、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,广西农业机械化工作除了服务于本区的农业生产,促进农、林、牧、渔业全面发展之外,还要考虑农机化对外技术合作,分析东盟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,了解东盟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机化技术及农业机械情况,进一步与东盟进行农机化技术领域合作,实行走出去,请进来的战略,共谋整个东盟经济区域内的农业经济的发展。第二、从本行业的工作角度来看,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区内的农机生产厂家进行指导和协调,提供农机信息服务,使之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,农机技术,农机产品等方面能适应东盟各国的需要,进一步把更多的农机产品打入东盟市场。第三、从农机推广的角度看,从前只考虑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,推广适应本地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业机械,而在新的形势下,迫使我们考虑推广本国农机到东盟各国使用,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。第四、广西与越南相邻,广西的农业机械化工作可以由国内向国外延伸,可以组织跨国农机服务队,到越南等国进行跨国机收水稻、小麦、甘蔗等农作物,支援东盟农业生产,为广西创汇。从而拓宽了农业机械化的领域。
(二)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,广西农业机械出口量会增加。从东盟十国的农机发展情况看。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发展水平,农业机械化程度低,农业机械技术含量不高。特别是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和缅甸,他一直以来都进口使用广西的手扶拖拉机、柴油机、碾米机等小型农机具。马来西亚渔业的发展很快,也需要大量的渔业捕捞机械,新、马、泰等国家农业经营方式与中国相近,对我国的农业机械,特别是小型农用机械,适应性很强,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农机对他们不适用,把进口的目标描准了中国农机市场。广西是中国走向东盟的“桥头堡”,有着地域优势,全中国的农业机械可以通过广西进入东盟各国,只要广西的农机生产厂家及销售公司能抢抓机遇,必定可以抢到先机,使广西的农业机械出口量大幅度增加,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。
(三)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,进一步促进广西农机化技术的提高。广西的农机要想在东盟市场上有竞争力,取得好的经济效益,必须提高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,从这个意义上说,新的形势促使我们进行农机技术结构调整,提高农机技术水平,使得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科研部门的位置显得更为重要。农机科研部门要吸收国外先进农机技术,取长补短,促进广西与东盟技术合作,提高广西农机技术水平。
二、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
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,给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机遇,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实现水果、甘蔗生产机械化,农机管理部门责任重大。广西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,广西的农业结构,特别是热带水果与东盟基本相同,例如:龙眼、荔枝、香蕉、芒果、菠萝等热带水果和甘蔗与东盟趋同,但是广西热带水果的质量、外观、规模与东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,生产成本高,竞争力不强;而泰国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、成本低、市场竞争力强。随着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“早期收获计划”的逐步实施,按照《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》和中国与泰国签署的果蔬协议,进出口水果关税为零,这样广西的热带水果和蔗糖直接受到冲击。要想这些农产品冲击程度减少,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,除了改良水果等农产品的品质外,降低农产品成本是致关重要的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体现,要降低农产品的成本,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,实现水果、甘蔗全程机械化。因为水果、甘蔗都是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,如何减轻劳动强度,减少生产成本,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责任。
(二)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,广西的农机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。虽然,广西的农业机械在东盟各国占有一定的地位,但是,对某些产品来说,广西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比不上东盟国家的。如越南生产的水稻脱粒机(打谷机),已经冲击广西农机市场,广西自己产的水稻脱粒机就没有越南生产的质量好,整个广西沿海钦州、防城港、北海,越南水稻脱粒机占的比例很大,群众很喜欢使用,在钦州市,这种机械拥有4000多台,占中型脱粒机械的70%以上。这些脱粒机是通过边贸进入广西市场的,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,进入的渠道更便捷,数量更大,对广西市场的冲击更大。另外,广西进入东盟市场的农业机械,大部分是中、小型农机具,如手扶拖拉机、柴油机、碾米机及零配件。大型台套农机广西在东盟的竞争力不宜乐观。日本、韩国的先进大型农业机械也分分进入东南亚各国,特别是联合收割机及农用运输机械等。所以广西必须要研究对策,抢占东盟市场。
(三)农机机构体制和农机执法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挑战。农机管理部门,机构改革后,改为事业单位,乡镇农机站合并入农业服务中心,这样改革对行业管理、协调、指导很不利。第一、农机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,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主体方面,则名不正而言不顺,很难履行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。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,大量的国外农机产品进入广西市场,对农机质量监督、农机打假工作难以开展,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。第二、最基层的农机站已经解体,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的政策、法规难以贯彻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;农机化的各项工作难以实施;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得不到保证,这是农机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,也是政府部门值得考虑解决的问题。
三、抓住机遇、应对挑战、大力推进广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
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,总的来说,对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同在,只要能抢抓机遇,发挥优势,应对挑战,广西农业机械化事业定会有新的发展。
(一)努力提高广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。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,针对广西的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欠竞争力的问题,广西必须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要服从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,着重在减轻劳动强度,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下功夫。因此,要着重抓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水果生产机械化的工作。目前广西已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,甘蔗生产的深耕深松,中耕施肥培土和运输机械化也基本实现,还要着重攻克甘蔗的收获环节,加大力度研制、试验和开发甘蔗联合收割机,从而减少收获甘蔗投入的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,降低蔗糖的生产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,增强蔗糖的市场竞争力。水果生产方面,着重研制开发水果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挖坑机、施肥机、喷淋机和水果收获机械。广西的热带水果鲜果出售在东盟市场虽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,但是经过深加工,精加工,提高产品价值,在市场上就会显出强大优势。所以作为农机部门要加快对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研究开发和推广,在总体上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、机械化报务水平。为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出一把力。
(二)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指导、协调和支持。针对东盟市场上机电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局面。农机管理部门要对农机生产厂家加强指导,从过去强调对企业进行管理转向对企业进行指导、协调、服务及政策支持。首先为他们提供农机市场信息,指导他们进行农机生产技术改造及产品结构调整,要充分发挥广西中小型农机在东盟市场上的优势,加强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力度,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。其次,要鼓励农机生产厂家到东盟各国去办厂,开辟生产线,利用东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,缩短产品运输距离,提高生产效益。再其次要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,吸纳东盟各国资金和先进技术,借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,巩固自己的阵地,进一步促进广西农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。
(三)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,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。广西的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。农民的经济水平低,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,农业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承包土地、分散经营为主,要求每家每户都购买农机,是不现实的。所以,农机管理部分要积极培养农机大户和农机经营组织,组建农机服务队,为农业生产服务。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[2004]和[2005]1号文件精神,对农民和经营农业机械的组织购买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,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,提高农业生产率,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,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,增强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,为广西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作贡献。
 
      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 
黄志忠
 
留言咨询
联系方式